March 2, 2019

最简单的RNN回归模型入门(PyTorch)

版权声明: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!
写作时间:2019-03-02 12:46:15

本文部分图片素材来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请联系作者删除!

最简单的RNN回归模型入门(PyTorch版)

RNN入门介绍

至于RNN的能做什么,擅长什么,这里不赘述。如果不清楚,请先维基一下,那里比我说得更加清楚。

我们首先来来看一张经典的RNN模型示意图!

Recurrent Neural Network

图分左右两边:左边给出的RNN是一个抽象的循环结构,右边是左边RNN展开以后的形式。先来看右边的结构,从下往上依次是序列数据的输入X(图中的绿色结构,可以是时间序列,也可以是文本序列等等)。对于t时刻的x经过一个线性变换(U是变换的权重),然后与t-1时刻经过线性变换V的h相加,再经过一个 非线性激活(一般使用tanh或者relu函数)以后,形成一个t时刻的中间状态h,然后再经过一个线性变换(W)输出o ,最后再经过一个非线性激活(可以是sigmoid函数或者softmax等函数)形成最后的输出y。

上面的文字描述,可以形式化表示为下面的公式:

$$a^t = Vh^{t-1} + Ux^t + b \ h^t=tanh(a^t) \ o^t=Wh^t + c\ y^t=sigmoid(o^t)$$

是不是公式能比文字更加说明问题!

再来说左边的结构,坐标的结构表明后面地展开网络中的U,V,W参数都是在共享的,就是说不管我们的序列有多长,都是共享这一套参数的。这是RNN很重要的一个特性。

RNN的隐藏层可以有多层,但是RNN中我们的隐藏层一般不会设置太多,因为在横向上有很长的序列扩展形成的网络,这部分特征是我们更加关注的。最后,需要说明的是RNN可以是单向的,也可以是双向的。

PyTorch中的RNN

下面我们以一个最简单的回归问题使用正弦sin函数预测余弦cos函数,介绍如何使用PyTorch实现RNN模型。

先来看一下PyTorch中RNN类的原型:

torch.nn.RNN

下面再来说说RNN输入输出尺寸的问题,了解了这个可以让我们我们调试代码的时候更加清晰。下面是PyTorch官方的说明:

RNN的输入输出

对于RNN的输入包括输入序列和一个初始化的隐藏状态$h_0$。输入序列尺寸默认是(sequence_lengthbatch_sizeinput_size),所以如果我们的数据形式不是这样的,则需要手动调整为这种类型的格式。

隐藏状态$h_i$的尺寸是(num_layers * num_directionsbatch_size hidden_size)。单向RNN的num_directions为1,双向RNN的num_directions为2。

他们的尺寸为什么是这样的呢?这得根据本文开头的那个公式计算,即就是矩阵的相乘需要满足矩阵尺寸的关系,聪明的你想明白了吗?

输出的尺寸为 (sequence_lengthbatch_sizenum_directions * hidden_size

每一次RNN运行结果输出中还会附带输出中间隐藏状态$h_i$,当然这个尺寸和初始的隐藏状态相同。

下面以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怎么在程序中查看他们的尺寸: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import torch
import torch.nn as nn

rnn = nn.RNN(10, 20, 2)
inputs = torch.randn(5, 3, 10) # (time_step, batch_size, input_size)
h0 = torch.randn(2, 3, 20) # (num_layers, batch_size, hidden_size)
output, hn = rnn(inputs, h0)
print(output.shape) # (time_step, batch_size, hidden_size)

for name, param in rnn.named_parameters():
if param.requires_grad:
print(name, param.size())

其输出结果如下:

1
2
3
4
5
6
7
8
9
torch.Size([5, 3, 20])
weight_ih_l0 torch.Size([20, 10])
weight_hh_l0 torch.Size([20, 20])
bias_ih_l0 torch.Size([20])
bias_hh_l0 torch.Size([20])
weight_ih_l1 torch.Size([20, 20])
weight_hh_l1 torch.Size([20, 20])
bias_ih_l1 torch.Size([20])
bias_hh_l1 torch.Size([20])

这里的weight_ih_l0表示的是RNN隐藏层第一层的权重U,weight_hh_l0表示的隐藏层第一层的权重V,类似的bias开头的表示偏置或者叫增益(我不知道中文如何翻译),以l数字结尾的表示第几层的权重或者偏置。

代码实现与结果分析

好了,搞清楚了RNN的基本原理以及PyTorch中RNN类的输入输出参数要求,我们下面实现我们的回归案例。

比较重要的几个超参数是:TIME_STEP指定输入序列的长度(一个序列中包含的函数值的个数),INPUT_SIZE是1,表示一个序列中的每个样本包含一个函数值。

我们自定义的RNN类包含两个模型:一个nn.RNN层,一个nn.Linear层,注意forward函数的实现,观察每个变量的尺寸(注释中给出了答案)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38
39
40
41
42
43
44
45
46
47
48
49
50
51
52
53
54
55
56
57
58
59
60
61
62
63
64
65
66
import torch
from torch import nn
import numpy as np
import matplotlib.pyplot as plt

torch.manual_seed(2019)

# 超参设置
TIME_STEP = 10 # RNN时间步长
INPUT_SIZE = 1 # RNN输入尺寸
INIT_LR = 0.02 # 初始学习率
N_EPOCHS = 100 # 训练回数


class RNN(nn.Module):
def __init__(self):
super(RNN, self).__init__()
self.rnn = nn.RNN(
input_size=INPUT_SIZE,
hidden_size=32, # RNN隐藏神经元个数
num_layers=1, # RNN隐藏层个数
)
self.out = nn.Linear(32, 1)

def forward(self, x, h):
# x (time_step, batch_size, input_size)
# h (n_layers, batch, hidden_size)
# out (time_step, batch_size, hidden_size)
out, h = self.rnn(x, h)
prediction = self.out(out)
return prediction, h


rnn = RNN()
print(rnn)

optimizer = torch.optim.Adam(rnn.parameters(), lr=INIT_LR)
loss_func = nn.MSELoss()
h_state = None # 初始化隐藏层

plt.figure()
plt.ion()
for step in range(N_EPOCHS):
start, end = step * np.pi, (step + 1) * np.pi # 时间跨度
# 使用Sin函数预测Cos函数
steps = np.linspace(start, end, TIME_STEP, dtype=np.float32, endpoint=False)
x_np = np.sin(steps)
y_np = np.cos(steps)
x = torch.from_numpy(x_np[:, np.newaxis, np.newaxis]) # 尺寸大小为(time_step, batch, input_size)
y = torch.from_numpy(y_np[:, np.newaxis, np.newaxis])

prediction, h_state = rnn(x, h_state) # RNN输出(预测结果,隐藏状态)
h_state = h_state.detach() # 这一行很重要,将每一次输出的中间状态传递下去(不带梯度)
loss = loss_func(prediction, y)
optimizer.zero_grad()
loss.backward()
optimizer.step()

# 绘制中间结果
plt.cla()
plt.plot(steps, y_np, 'r-')
plt.plot(steps, prediction.data.numpy().flatten(), 'b-')
plt.draw()
plt.pause(0.1)
plt.ioff()
plt.show()

最后的结果如下:

RNN使用Sin预测Cos

最后放一个当TIME_STEP分别等于10和20的最终预测结果的对比图:

RNN TIME_STEP等于10

RNN TIME_STEP=20

第一张是TIME_STEP=10的预测结果,第二张是TIME_STEP=20的预测结果。为什么当TIME_STEP=20的预测结果差得十万八千里呢?

这是因为经典的RNN存在梯度爆炸和梯度弥散问题(我尝试修剪了梯度可是结果还是很差,不知道是不是其它原因),对长时序的预测表现很不好,所以才有了后来的LSTM和GRU等RNN变种。实际现在已经很少使用经典RNN了。有时间在说说LSTM吧,欢迎关注!